close
█ 雙港輕軌(規劃中)
G7
中清文心
北
G13
大慶火車站
南
線路起自臺中市北屯區松竹路二號橋附近,往南經北屯路、文心路、文心南路後,續沿開國北路、開國路,並與臺鐵縱貫線山線平行進入高鐵臺中站專用區內[2]。
大坑延伸線
履約起訖日期:2013年3月1日-2017年12月17日
JJG091標 臺中捷運烏日文心北屯線收支口與地盤開發場站共構第一區段標工程
2016年5月31日
14.22%
2016年4月19日決標
CJ910標 臺中捷運烏日文心北屯線北屯機廠、G0站及全線軌道區段標工程[49]
2012年12月31日
78.95%
2012年11月30日決標
(文心郵局前)
得標廠商:大陸工程股分有限公司
( █ 高架捷運化紅線,未來與G13站共站)
G14
九張犁
烏
(文心叢林公園前)
G11
五權西文心
文心路一段/五權西路二段路口四周
G12
豐樂公園
文心南路/文心南五路路口四周
文心路三、四段/中清路1、二段路口四周
G8
文華高中
西
█ MRT藍線(計劃中)
G10
水安公園
南
開國路上,近環中路六段
G15
九德
開國路上,近興華街64巷
G16
烏日
開國路/光日路
市
北
(將來臺鐵與G17站共站)
彰
G3
交通大樓
松竹路一段/舊社巷路口四周
G4
松竹火車站
北屯路上,近松竹路1、二段
屯
高鐵臺中站
市
金馬東路/彰興路一段路口四周
G20
苦苓腳
得標廠商:泛亞工程扶植股分有限公司
烏日車站
2012年10月,烏日文心北屯線土地徵收被行政院內政部宣告徵收無效,臺中市交通局提出申復,但內政部指示仍維持原裁定,部份地盤徵收功課將一切重來[16][17]翻譯12月,臺中市交通局長林良泰默示,未觸及結合開辟的部分管理地盤徵收,相關土建工程也陸續招標完成,預計來歲開工翻譯至於聯合開發的部門,今朝標的目的仍但願爭奪田主百分百的介入開發,以降低徵收獲本[18]。
2016年
金馬路/中山路三段路口四周
彰化台化廠附近
捷運綠線延伸線[編輯]
伸松竹路與旱溪西路口四周高架橋景觀
(左邊高架橋為大坑延長線的豫備路廊)
線路起自臺中市北屯區松竹路二號橋附近,往南經北屯路、文心路、文心南路後,續沿開國北路、開國路,並與臺鐵縱貫線山線平行進入高鐵臺中站專用區內[2]。
全長16.71公里,高架段15.94公里、地面段0.77公里。
全線設高架車站16座(G3~G16站)、地面車站2座(G0、G17站),共18座車站,並於松竹路一段北側、旱溪西路三段西側設置具五級維修功能之北屯機廠1座[1]。(北屯機廠內)履約起訖日期:2013年3月1日-2017年12月17日
(文心郵局前)
得標廠商:大陸工程股分有限公司
( █ 高架捷運化紅線,未來與G13站共站)
(文心叢林公園前)
概況[編纂]
烏日文心北屯線[編輯]
區█ MRT藍線(計劃中)
臺北市捷運局建議採開放式招標,鋼輪及膠輪系統皆可投標;2011年3月9日機電系統決標後確定採鋼軌鋼輪中運量系統翻譯
區市
(將來臺鐵與G17站共站)
※以下官方最新提供名稱之站名,經電函台中市政府及台中捷運局確認,今朝站名皆為暫定並不是最後的正式站名,僅供參考。
預備路廊已建屯
高鐵臺中站
市
得標廠商:泛亞工程扶植股分有限公司
延
交叉路口四周
交叉路口四周
歷史[編輯]
- 1998年,臺灣省政府室廬及都會成長處完成「臺中城市區捷運路網細部計劃」,此中捷運綠線計劃為地下化中運量捷運系統。
- 2009年4月20日,「臺中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烏日文心北屯線扶植計畫」獲行政院經建會審定,經費修正為新臺幣513.9億元[11]。遠揚營建負責興建的CJ920標達復工標準,經臺中市議會審議通過後,今朝已恢復施工[36]翻譯
-
- 3月中,CJ900標電機系統工程,完成電力裝備「161 KV氣體絕緣開關裝備」(GIS)之安裝[37]。7月,因機電系統招標遲至2011年3月決標,延宕23個月,造成細部設計進度停滯[14][15]。
- 11月初,臺中市當局與G5、G6、G8、G8a、G9(G9-1、G9-2)捷運共構大樓(地盤開辟場站)的地主簽訂和談價購契約,僅餘G11場站的兩位地主未達成和談,市當局已依法報請徵收[24]。
-
8月19日,管線遷移工程復工。一節車廂長約22.17公尺、寬約2.98公尺、高約3.78公尺,載客量達268人,一般座位為青綠色,博愛座則為粉紅色,未來將依據民眾利用心得再進行設計批改[25]。
- 2006年3月19日,於臺中捷運扶植調和會中初步確認車站位置,並計畫增設兩座車站(G8a、G10a站)。隔日,臺北市副市長林欽榮宣布烏日文心北屯線全線停工[31][32]翻譯
- 7月3日,臺北市當局通知大陸工程負責興修的CJ910標、CJ930標可恢復施工[33]。
- 2007年,高鐵局提送「烏日文心北屯線延伸至彰化市東區」可行性評估計畫。
- 2015年
- 1月12日,臺中市長林佳龍要求捷運工程應用夜間施工、跨單元同步平行功課等方式,讓烏日文心北屯線提早兩年(2018年)試運轉,並否認與2018年選舉考量有關;同時要求一個月內內縮或撤除文心路的施工圍籬,以解決釀成的交通阻塞[27][28]翻譯
- 4月10日,烏日文心北屯線北屯路與文心路四段交叉路口附近的捷運工程産生施工鋼梁掉落不測,造成七位施工人員與一名途經駕駛一共四死四傷[29][30]。
- 2004年1月,高鐵局完成「臺中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優先線路計劃」,推翻先前省住都處規劃,改採高架化輕軌系統。
- 11月14日,捷運綠線延長線可行性研究報告再次陳報交通部進行審查。
- 2013年5月,烏日文心北屯線展開主體工程,配合主體軌道工程施工[3][4]。
- 1999年,臺灣省當局進行組織精簡方案(精省),後續計劃轉由高鐵局接辦辦理。
- 11月底,烏日文心北屯線六站七處地盤開辟場站已百分百獲得用地,G8站率先完成地盤開辟投資案簽約[26]。10月8日,相幹工程正式開工[12]翻譯由交通部、臺中市當局、臺北市捷運局三方合作,委由臺北市捷運局中區工程處興修。
- 8月11日,臺中市道安會報經由過程臺北市捷運局修正重提之交通維持計畫,其復工改良計畫也符合勞安法規之要求[35]。9月21日,因原物料上漲及未完成新設場站籌劃,高鐵局透露表現延後動工,完工時候亦仍不肯定[8]翻譯11月9日,臺中市當局經由過程編列捷運相幹預算共新臺幣14億元[9]翻譯
- 2008年11月15日,交通部、臺中市當局、臺北市當局簽訂之三方協議書,烏日文心北屯線計劃工作由高鐵局移交至臺北市捷運局辦理[10]。
- 5月4日,烏日文心北屯線松竹路一段與旱溪西路三段交叉路口四周的北屯機廠捷運工程産生一位工人墜樓意外,到院前無生命跡象,搶救後仍宣佈不治[38]翻譯
- 6月30日,於文心路一段與公益路二段交叉路口附近,完成烏日文心北屯線最後一支U型梁之吊裝作業[39]。
- 2011年6月,管線遷徙工程承包商因週轉不靈産生財政危機而造成停工[13]。
- 2017年
- 1月10日,於日本川崎重工之兵庫工場舉行捷運綠線電聯車出廠儀式[40][41]翻譯
- 2月5日,2列4節捷運綠線電聯車車廂和8座轉向架等從屬裝備運抵臺中港[42][43],後於2月12日運抵北屯機廠[42][43][44]。10月11日,行政院審定優先線路(G0~G17站),全線設15個車站與一座機廠,並將捷運綠線改名為「烏日文心北屯線」翻譯
- 2005年11月21日,高鐵臺中站至臺中市北屯大坑地域之公車線路(統聯客運85路)開通。
- 2014年
- 8月19日,烏日文心北屯線文心路四段與山西路二段交叉路口四周的捷運工程産生首次大型工安意外,施工現場的吊車疑似軸心斷裂,致使機械手臂失慎掉落,砸壞工地旁的餐廳招牌及遮雨棚,幸無人傷亡[19][20][21]翻譯
- 9月30日,臺中市交通局將「臺中城市區大眾捷運系統烏日文心北屯延長線可行性研究」陳報交通部審查[22][23]。7月6日,大陸工程承包路段正式復工[34]。3月23日,高鐵局局長龐家驊示意,配合臺中市推動水湳經貿園區,增設三座車站(G0、G8a、G10a站)[7]。
- 11月9日,捷運綠線電聯車模型車箱守初次在臺中市當局大樓惠中樓旁開放參觀翻譯展出的模子車箱為1:1實體比例,一節車箱造價約為新臺幣2萬萬元;日本川崎重工打造的捷運綠線電聯車由兩節車廂組成,造價約為新臺幣1.9億元。伸
化
高鐵局計劃期間[編纂]
得標廠商:大陸工程股分有限公司
捷運綠線有延長至彰化市及北屯大坑區域的計畫[6];2011年11月24日,臺中市政府委託鼎漢國際工程參謀公司打點「臺中城市區大眾捷運系統後續路網計劃」,延續檢討捷運綠線延長線(彰化延長線及大坑延伸線)。
捷運綠線延伸線之可行性研究已於2014、2016年兩度陳報交通部進行審查,目前可行性研究修正中。(Guosheng Elementary School)
工程進度[編纂]
- 烏日文心北屯線預定於2018年11月入手下手試運轉[5],計12座車站可供進出站[27][28];2020年12月全線通車營運[5]翻譯
- 以下為臺北市捷運局2017年6月3日發布之線路進度[46],現實落成日期依臺北市捷運局發布為準翻譯
預定通車時候 | 路線 | 區間 | 預定進度 | 現實進度 | 狀況 | 差異值 | 備註 | |
---|---|---|---|---|---|---|---|---|
2020年 | 12月 | █ 烏日文心北屯線 | 北屯總站─台中高鐵站 | 70.06% | 70.10% | 超前 | 0.04% | 截至2017年5月底工程進度 |
- 細部設計及工程標案[47]
標案名稱 | 開工日期 | 累計進度 化
|
---|
|
相幹條目[編輯]
參考資料[編纂]
|
留言列表